被疫情催生的新生雕塑家

被疫情催生的新生雕塑家 緣起    …

待在家的日子 - 華特青壯藝術家 甘逸豪

  甘逸豪  簡介 甘逸豪,1988年出生於台灣。對美的認知啟蒙於父母的藝文薰陶,從小就喜歡畫畫,天生對圖像與色彩頗有敏鋭度及觀察力,雖非美術科班訓練,但從高中起一路就讀藝術相關系所,畢業於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現仍在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進修中。他原本的興趣為廣告平面設計,學生時期曾多次入選時報廣告金犢獎;後來自覺個人興趣忽焉由廣告設計轉向攝影的影像創作,對於結合行為藝術的觀念攝影尤感興趣,作品多從自己的感官經驗與記憶出發,反應生活環境的氛圍,同時也將自我認同與存在意識置於作品核心。 甘逸豪從2010年積極投入攝影創作,作品曾獲美國國際攝影奬(International…

熙莉的捏麵人 - 學、教、走過

熙莉的捏麵人 - 學、教、走過 I-02 呂熙莉 只記得是大兒子嬰兒時期(民國78年)開始瘋狂的,瘋狂到孩子吃奶時間都錯過了!偏偏生了個肚子餓也不哭的小孩,印象中,就是在罪惡中學過來,因為捏麵人很多時候是要“一氣呵成”,否則粘不上去!喝奶時間就…常常2餐當一餐餵,這款娘!難怪孩子養得瘦巴巴😔~ 當年是用糯米粉做的,我本身是理科生,很有實驗精神,自己做麵糰、試鹽量、試防腐劑量;也上廸化街買各種顏色的「食用色素」….好不忙乎! 當年材料是「糯米糰」,所以保存有期限(還是會發霉、鹽太多就潮掉…

從產地到餐桌 - 專訪清境高山蔬菜 黃星壬

星壬於14年前(2008)開始從農,跟在清境農場將近40年的岳父學習茶葉種植、製茶及批發事業,之後見證了2011~2015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茶葉是陸客熱門伴手禮,許多果農爭相改種茶葉,有風險意識的星壬建議岳父開始兼種高山蔬菜轉型,增加現金流,因而減低陸客不來後的衝擊。目前23甲農地維持菜園茶園二比一的規模。 2010年星壬(南投縣青年農民)在仁愛鄉農會的推薦下開始在希望廣場擺攤,2012年經華城攤商引薦來到華城假日市集,初期在華城展售茶葉,慢慢地培養的一些愛喝茶的住戶,因緣際會下住戶去合歡山爬山,順便來參觀茶園,發現除了茶葉還有種植一些高冷蔬菜,建議可以帶來分享販售給華城的住戶,初期蔬菜品項非常有限如高麗菜、櫛瓜、靑椒、老薑⋯等,這幾年來逐漸增加蔬菜種類,再加上少數不適山上種植種類當季蔬菜如洋蔥、西洋芹、辣椒等,從小農市集認識的青年農民批入,讓住戶有多樣的當季蔬菜選擇,青農朋友們多一個地方銷售,製造雙贏局面。目前品項多樣化已足以滿足華城住戶一攤購足。   星壬的蔬菜皆採友善耕種,礙於法規,原住民保留地無法申請有機及產銷履歷證明,新北市農會管理的希望廣場農夫市集有嚴格的品質管制措施,每週都會抽驗各攤位以確保食品安全,目前為止星壬的攤位持續維持優良記錄,因此得以穩定在希望廣場每月擺攤一至兩個週末。   為維持蔬菜的鮮度,葉菜類通常是在週五下午採摘,接著由菜車運送北上,星壬在週四晚上先從清境開車3個半小時到楊梅與妻小團聚(考量孩子的就學,目前妻子梁佳屏與三個孩子住在楊梅娘家),於週六凌晨在高速公路交流道跟菜車會合取貨,接著全家五口一起將菜載到華城假日市集擺攤。所以在華城兩天的週末假日擺攤也是一家五口的團聚時光,常見媽媽在忙攤位,小孩也會當小幫手,例如包菜、幫住戶提菜到車上。 星壬特別推薦幾款熱賣蔬菜: …

持續終點_簡單快樂的幸福華城

/
作者:高欽美 有多久我們沒有在一起吃飯了?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我相信大家應該都多多少少感受在防疫規範裡,人與人的距離被迫地被加大,縱使我們不願意。同時間,也讓我更意識到,在社區裡能成為鄰居,在家裡我們習以為常的相聚既然是那麼的難能可貴。也因為疫情,我更認識到社區裡有個餐廳能成為我們共好共食的聚所是一個需要一起維護與創造的新華城文化。 海真私房菜是我一直都覺得很地道的眷村菜餐館,當初知道他要來山上經營,加上在扶輪社裡對海珍的了解,我心情上是開心的,卻又怕她受傷害。畢竟華城餐廳的更迭,這麼多年來,我們都是看在眼裡的。五月雪崩式的疫情發展,更是對原本經營就捉襟見肘的餐廳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現在的我退休了,也參與了管委會委員的角色,有更多時間思考餐廳對我們華城社區的意義是什麼?如何面對一間在封閉式社區裡以傳統商業模式下有生存困難的餐廳?我花了點時間了解與陪伴者海真面臨的困難,俗話說怕熱就不要進廚房,在與海真合作,與在廚房裡當便當義工這些時間裡,我們互相都更了解了彼此,讓餐廳熄燈的想法,我看見的是被疫情擊垮的孤單,與社區裡人情味的凋零。所以我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個危機成為一個我們華城共好的契機。提出一個想法是能讓我們的華城餐廳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共食廚房,以簡單與快樂為主題的『共食』概念。需要我們華城的鄰居們一起合作來共同創造這種簡單與快樂的共食藍圖。 快樂共食是一個讓我們銀髮生活能有一個凝聚共識的交流平台。共食對於一個在老齡化的社區來說有什麼更積極的意義是這裡希望大家能提出想法與交流的。以目前來說,…

APPLE(梅紹亭)的烘焙世界

/
(原刊於109/12, E-52張蕙芳) 蘋果的父親是…

繁華之後-生命價值的實驗劇場

/
           (原刊於109/10, E52張蕙芳) 華城基金會緣起 30多年前,華城以絕代風華的姿態上市,建商以永續經營的理念,展開山城的造鎮計畫,然而多年之後,不敵財務黑洞而宣告倒閉,華城所屬俱樂部及公共用地或綠地,因而進入法拍市場。民國97年度管委會決議參加華城一路18號建物產權法拍(即俱樂部),以新台幣15,761,319元得標,但管委會礙於法規,不能擁有房地產,故于97年11月19日登記於時任主委呂熙莉名下,並於同年12月11日申請成立財團法人華城環境保護基金會,由華城特區管理委員會捐助成立。98年5月5日,俱樂部建物產權正式捐贈基金會。 基金會宗旨為倡導人與自然大地共存共榮為目的,也因此目標每年由執行長舉辦各式與環境自然有關之講座或戶外導覽。 很多住戶都感覺華城不同了,從去年開始,除了符合基金會宗旨,辦了多場免費綠色講座及導覽外,更以樂學堂名義開辦很多付費常態的課程,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們仍有很多活動及課程可以轉換心境,住戶之間有了認識及交流的平台,透過學習,滋養了我們的心靈及對話的可能。莊心惠懷抱著當志工的心情,用她的專業素養,以及不可置信的執行力,一手打造了華城的現在,她的理念及想法,希望能打動更多人,大家一起來為我們的家園,來一場社區文創營造,並注入生活內容的活水,往幸福社區邁進。 莊心惠的故事 臺大外文系畢業後,在廣告公司擔任公關企劃三年,之後拿到辜公亮基金會、心洽基金會及扶輪社大使獎學金,得以一償宿願,進入管理學院的最高殿堂-賓州華頓商學院,並以優異成績拿到MBA學位,學成後放棄花旗銀行的工作機會,心存報恩的初衷,進入辜家和張孝威家族成立的和信電訊,也因此進入電信的戰國時代,參予了系統業者的廝殺生死鬥,曾任職遠傳行銷部,最後在台灣大哥大任總經理特助三年,而後升任行銷處處長。 42歲那年,她無法滿足於高薪高職位,對於工作意義及生命價值產生了疑惑,每天不停歇的行銷策略,搶奪市佔率的數字,究竟有無帶給人任何意義及幸福?身處劇烈競爭的行業,工作節奏快速,日夜燃燒,也失去陪伴父母及孩子的寶貝光陰,她下定決心揮別日正當中的職場生涯,在眾人不解及惋惜中,提早退休。 心惠在求學及求職階段,一直是模範生及人生勝利組,也一直行走在所謂「成功」的制式定義及模組中,她除了疑惑之外,也想尋求及探索其它的可能性,卸下模範生包袱及成功框架。開始尋找有院子有綠意的夢想之屋,經朋友介紹,她一眼就愛上了華城,2013年搬到華城。 華城印象及理念實現 從小居住於中興新村,鄰居之間有聯結及交流,也很懷念小時候單純的村落文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懷。2019年在俱樂部巧遇劉邦能主委,談到俱樂部有現成的硬體設備,卻沒有內容及軟件來發揮,十分可惜。因緣際會,萬萬沒想到,一場閒聊,開啟了心惠的奇幻旅程,尋求自我認定及價值的重組過程。 她相信快樂是架構在與自然連結,與自我連結,以及自我價值感的認同上,而透過學習可以達到這些目標。因此所有課程及活動都是本著這樣的思維及價值在規劃,她很感謝邦能主委願意相信她,放手讓她實現心中的理想社區,也感謝住戶願意參予這場社區營造的活動。過程很辛苦,也曾經很沮喪,但住戶幸福的笑容及肯定,讓她每次又可以重新點燃火種,繼續前行,但她坦言,基金會的種種法規限制,及一些住戶的不同想法,她不知道這條路還能走多遠。 身為創意人,心惠隨時都有新點子,她正規劃如何利用二配廢置的房子,改造成華城森林小沙龍,舉行各種一日店長活動,或週五晚上的Pub小酌等等。也期盼能找到一條可以永續經營的方法及道路。當然,環保理念的推廣及實踐也是她的核心理念。 基金會的未來想像 「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 …

趙牧師與華城教會 - 華特的歷史足跡

/
  (原刊於109/6, E-52張蕙芳) 「生活就像海洋的波濤      不斷地生長-又在不斷地消逝」…

麵包達人~葉宜慧

/
 (原刊於109/2, 圖/文 : 王業鼎) K區住戶…